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物流 >

邱捷:薪火相传,以“小”见大|百年中大·大先生

【人物档案】

邱捷,男,1945年生。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、中山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等。1978年起师从著名的孙中山研究专家陈锡祺教授,198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,此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。先后为本科生、研究生开设了《中国近代史》《孙中山的生平与思想》等课程。著有《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》《清末民初广东的士绅与商人》《近代中国民间武器》《晚清官场镜像——〈杜凤治日记〉研究》,点注《杜凤治日记》。

【心中的“中大精神”】

孙中山先生手书的校训“ 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”,就是“中大精神”的真谛,而“孙中山手创”则是这股精神最重要的来源。

【时光印记】

邱捷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研究生毕业文凭和硕士学位证书。这两本册子如今已泛黄。岁月见证了邱捷教授的学术历程和中大时光。如今,它们依旧被邱捷教授珍藏,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也凝聚了邱捷教授对中山大学深深的眷恋。

1978年,对中国来说,是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一年,而对邱捷来说,同样也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。这一年,33岁的邱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以“同等学力”的资格考上中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,第一次走进康乐园,成为了当年研究生新生“一百零八将”中的一员,正式开启了他的学术生涯。邱捷治史从教四十余载,如今已是硕果累累,桃李遍天下。

治学在中大:抓住机遇,如入“宝山”

在中山大学数十载,南校园东北区以陈嘉庚纪念堂为中心的几座岭南大学两层旧建筑,是邱捷印象最深的校园风景。

1992年以前,这一排建筑曾是历史系的办公室、资料室。1978年考研面试,历史系破例允许考生来到资料室借阅书籍,邱捷第一次有机会进入历史资料的“宝山”、史学研究的“神殿”,浩如烟海的史籍深深震撼了他。

特殊的年代造就了特别的机遇,个人的选择和努力则使得邱捷能够抓住机遇。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,而他也十分珍惜。以本专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录取后,邱捷在这些老建筑里扎扎实实地学习、工作了十几年,直到历史系搬迁。

这期间,他常常会想象陈序经、岑仲勉、刘节等前辈大师在此间往返,在楼内查阅史料、授课讲学的情景。虽然与这些大师缘悭一面,但能够与他们在同一处治学,给了邱捷莫大的鼓励。

邱捷的老师陈锡祺教授曾住在离此不远的马岗顶。担任陈锡祺的助手时,邱捷经常同他一起从家里走到系办公室,或从资料室边聊边走回家。

陈锡祺教授是新中国孙中山研究领域的重要开创者,跟随先师三十年,邱捷听他说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孙中山研究。在他的指导下,邱捷曾参与《孙中山全集》《孙中山年谱长编》的编撰,也做出了自己的成果。忆起先师,邱捷的话间是深深的敬仰与怀念:“锡祺先师曾说过一段平实而谦逊的话:‘我这一生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,就是为研究孙中山尽过微力。’我是他的学生,虽然达不到老师的水平和境界,但也一直以老师为楷模不断努力。”

除了孙中山研究,邱捷还曾从事近代中国商人、商人团体研究,晚清广东城乡基层社会研究,近代中国民间武器研究,《杜凤治日记》点注和研究等不同课题。对于治学,邱捷最注重细节,所探讨的都是前人没有注意过的“小题目”,却同时能体现“大”的学术关怀。在这些课题中,邱捷自认为对《杜凤治日记》的点注和研究可以“稍为打高几分”:“这个题目比较具体,而我从小就对清朝地方官制了解较多,对这个题目又一直不停做了一二十年,所以做得比较细致。”

二十年全身心投入,邱捷笑称,做到后来,“满脑子都是这部日记的相关内容”。年近耄耋,他的《杜凤治日记》研究仍是进行时。如今,邱捷正在写一本初步拟题为《大老爷为何如此办案——以〈杜凤治日记〉为中心》的书稿,目前已完成了一半左右。

教学在中大:教学相长,诲人不倦

“我这二十年做《杜凤治日记》研究,得益于我一位博士生。”追溯《杜凤治日记》研究的缘起,邱捷不无感慨。《杜凤治日记》手稿20世纪50年代已收藏于中大历史系资料室,但是因为篇幅长、难读,包括邱捷在内的不少教师翻阅过就没有深入读下去。

“这位博士生在学位论文引用了日记手稿若干内容,逼着我要跟着认真读。这一读就停不下来,才有了后来的点注和研究。”教学相长,莫过于此。

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,邱捷留校任教。尊重学生,多同学生交流,乃至多向学生学习,是邱捷从教以来始终践行的“教学妙方”。2001年起,邱捷要定期前往珠海校区给本科生上专业课“中国近代史”。那时,往往是头一天坐岐关车到了珠海,上完课在那里住一晚,第二天下课再立即坐车返回。

如此来回奔波十分艰辛,但这段经历给邱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“学生们个个都很积极,有什么问题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,课上没搞懂的、课余自己钻研的,一个接一个。不仅下了课追着老师问,还有的晚上结伴来宿舍跟我聊天,话题没有别的,只有讨论学术问题。”邱捷回忆道。

当时有一个网上“讨论区”。邱捷每次从珠海一回到广州,就马上打开电脑回答提问、参与讨论。“这些网上讨论,对教师来说都是当场完成的开卷考试,幸好学生给我打了及格。”邱捷笑道,“当年在讨论区活跃的几位‘大侠’,有当了中大校领导、历史系主任的,也有成为教授、副教授的。这段经历,对我做好教学、研究工作极有帮助。”

1992年晋升教授,1996年评上“ 博导”,直至2013年退休,教学生涯中,邱捷一直以陈锡祺和陈胜粦两位先师为榜样,给予每一位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学术指引。他指导的博士生曾在论文致谢中写道:“每次忐忑不安地拿到老师的审阅稿,上面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改正意见;每一次遇到难以逾越的沟壑时,导师总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,想方设法指引我们跨过或避开。”

身为中大人的自豪与自信

从珠海平沙农场平沙中学的“民办教师”,到中山大学的历史学人,1978年是邱捷的人生转折点,中山大学对他而言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。

自1978年以来,邱捷亲眼见证,并亲身参与了中山大学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。“我相信,每个中大人都会为自己在‘孙中山手创’的学校学习和工作感到自豪,同时也会觉得自己有更大的责任。我本人由于求学经历特殊,对中山大学更多了一份感激之情,所以,更愿意为中山大学尽一份力量。”

“我是中山大学一名普通教师,同全体中大人一样,对中山大学的过去感到光荣,对中山大学的未来充满信心。”谈及中大建校百年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,邱捷说,“以我们历史学科为例,中大历史系不仅有悠久、优良的学术传统,大师辈出,目前也有一批年富力强的高水平学者。在岗的中青年教师,比我当年强多了,读他们的著作,我都很钦佩。”

“中大有进取、务实、谦虚的传统,完全可以预期,在中大精神的感召下,未来十年、下一个百年一定会更辉煌。”邱捷满怀信心。

文|孙唯 袁辰悦(实习生)

图|刘畅

拍摄|潘俊华 刘畅 蔡嘉鸿 宋金峪

剪辑|王炯勋 方可茵

设计|周敬雅

标签: 邱捷 中大 百年

热门资讯

图片新闻

精彩新闻